
“唇亡齿寒”这一成语形象地反映了事物之间的密切关系,意指一个方面的遭遇会直接影响到另一个方面。它源自《左传》中的一则历史事件。当晋献公准备攻打虢国时,他借用了邻国虞的领土作为通道,虞国当时并未意识到自己也会陷入危险。然而,在晋军大败虢国后网上配资平台开户,虞国也很快被晋献公吞并。晋献公是晋国历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位君主,他在位期间,成功扩大了领土,使晋国变得更加强盛,成为中原的重要国家。
然而,晋献公的统治并非全然光辉,他也做出过残忍的决策,比如“灭桓庄之族”。为了确保自己不被外戚取代,晋献公在登基之时便展现出极端的暴力,甚至将外族人一一屠杀。这种对外戚篡位的恐惧,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。实际上,晋献公一族最初并不具备继承君位的正当性,他们原本只是曲沃一族的后代,而曲沃一族只是晋国的一个小宗,最初的晋国国君来自于其他家族。因此,晋献公的家族是通过篡位掌握政权的,这使得他对外戚篡位的恐惧更为强烈。
晋献公所处的曲沃一族,其家族内的权力斗争极其残忍。这段历史被称为“曲沃代翼”,历时近七十年,曲沃家族经历了数代的血腥争斗,最终成功篡位。曲沃一族的权力斗争中,共有五位晋国君主在家族内部争斗中丧命,他们为了登上皇位不择手段。曲沃恒叔、曲沃庄伯以及最后成功的曲沃武公,三位重要人物共同努力,最终将晋国从内部彻底改造。
展开剩余64%这一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昭侯元年(公元前745年),当时晋昭侯刚刚登基便将自己的叔叔成师封为曲沃的管理者。曲沃作为一个富饶且地理位置优越的地区,本应为国家带来繁荣。然而,晋昭侯将其交给成师管理,却无意中为后来的权力争斗埋下了隐患。成师在治理曲沃时大有作为,他逐渐掌握了当地民心,甚至使得百姓更愿意归顺他而非晋昭侯。这样一来,成师心中的野心也开始膨胀。最终,在昭侯八年(公元前739年),成师联合内外势力,发动了政变,成功将晋昭侯杀害。然而,由于成师的行为缺乏合法性,他未能顺利登基,只能眼睁睁看着残余势力反扑。
成师未能如愿掌握权力,最后郁郁而终。在临终前,他把自己的理想托付给了自己的儿子曲沃庄伯。曲沃庄伯继承了父亲的遗志,并通过多年的战争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。在孝侯十五年(公元前724年),他终于攻入翼城,杀死了当时的晋国国君晋孝侯。然而,面对强大的外部联合势力,曲沃庄伯在短期内未能完全控制晋国,最终被迫撤退。几年后,曲沃庄伯再度与周国联手,推翻了晋粤侯,但由于背离周国的支持,最终他也遭到周天子的打压并败北。
历史的循环再度发生,曲沃庄伯未能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。他的遗志转交给了曲沃武公,后者深知与周天子关系的重要性,并采取了更加稳妥的策略。哀侯八年(公元前710年),曲沃武公联合其他诸侯国攻入晋国,击败晋哀侯及其子孙,最终通过政治手段、结交权臣,成功登基为晋武公。在他上台后,由于通过恰当的外交手段,周天子也未再干预,曲沃武公得以合法化自己的地位。
这一过程中,周天子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,从最初对叛乱的严厉反应,到后来的麻木不仁,表明周天子的分封制逐渐失去了约束力。这种变化意味着,封建制度的形式已经逐渐丧失其原有的效力。虽然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,但封建制中的核心思想,诸如“大宗服从小宗,诸弟服从长兄”的原则,依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。而儒家所倡导的“亲亲,尊尊”的理念,也可以看作是这种思想的延续。若从这一角度解读,儒家思想的固守传统网上配资平台开户,实则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社会的发展,保持了一种相对停滞的状态。
发布于:天津市久联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